堆叠与集群

堆叠和集群 堆叠(iStack),将多台支持堆叠特性的交换机通过堆叠线缆连接在一起,从逻辑上虚拟成一台交换设备,作为一个整体参与数据转发。 集群(Cluster Switch System,CSS),将两台支持集群特性的交换设备组合在一起,从逻辑上组成一台交换设备。 堆叠集群的优势: 相比于传统的组网技术(STP+VRRP),不仅提高了链路利用率,获得更高的转发性能,链路带宽,同时方便管理,降低故障导致的业务中断时间。 堆叠实现原理 堆叠系统中根据交换机的功能不同,分为了主交换机、备交换机、从交换机三种角色。 主交换机:负责管理整个堆叠,一个堆叠系统中只有一个主交换机。 备交换机:主交换机的备份,同样只有一台。当主交换机故障时,接替主交换机的业务。 从交换机:用于业务转发,从交换机数量越多,堆叠系统的转发带宽越大。当备交换机不可用时,从交换机承担备交换机的角色。 三种角色的分配是选举得来,机器的堆叠优先级数值越大,优先级越高,成为主交换机的概率更大。 堆叠ID 堆叠ID,交换成员的槽位号,堆叠中所有成员交换机的堆叠ID是唯一的 设备的堆叠ID默认为0,堆叠时由主交换机对设备的堆叠ID进行管理,当系统新加入的交换机的ID与已有的ID冲突,主交换机从0-最大ID中找到第一个空闲的ID分配给该交换机。 堆叠逻辑接口 堆叠逻辑接口用于建立堆叠,每台交换机支持两个逻辑堆叠接口:stack-port n/1和 n/2,n为交换机的堆叠ID。 一个逻辑堆叠接口可以绑定多个物理成员接口 本端设备的堆叠逻辑接口n/1必须和对端的m/2相连: 堆叠系统组建过程 组建过程分为四个阶段:物理连接、主交换机选举、拓扑收集并选举备交换机、软件和配置同步 物理连接 该阶段的工作是选择适当的连接方式和连接拓扑,组建堆叠网络 堆叠方式包括堆叠卡堆叠和业务口堆叠两种方式: 堆叠连接拓扑包括链形连接和环形连接两种: 主交换机选举 确定连接方式和连接拓扑后,所有成员交换机上电,开始选举主交换机。 选举规则如下: 先比较运行状态,已经运行的交换机比处于启动状态的交换机优先竞争主交换机。 主交换机选举的超时时间为20s,堆叠成员上电或重启时所耗时间不同,因此不是所有交换机都参与第一次选举 堆叠优先级高的交换机优先成为主交换机 优先级相同时,MAC地址较小者称为主交换机 拓扑搜集和备交换机选举 主交换机选举完成后,主交换机收集所有成员交换机的拓扑信息,并向所有成员分配堆叠ID,之后进行备交换机选举,选举规则如下: 除主交换机外,最先完成设备启动的交换机成为备交换机 若还有交换机同时完成启动,则比较优先级,优先级最高的成为备交换机 堆叠优先级相同时,MAC地址最小的成为备交换机。 配置同步 选举完主备交换机、完成拓扑收集后,所有的成员交换机会自动同步主交换机的系统软件和配置文件。 堆叠管理 堆叠系统的管理十分简便,登录任意成员的Console口即可管理整个堆叠系统;若与堆叠系统上的任意IP地址可达,还可以通过Telnet、Stelnet、SNMP等方式进行管理 配置文件 堆叠系统的匹配文件包括:...

更新: 2022-04-26 · 创建: 2022-04-26 · 1 分钟 · McLsk888